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  >> 统战工作  >> 查看详情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我们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 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来源:   日期:2025-04-05 20:44:54; 点击:231 
分享:

(15)(17)(18)张燕婴译注:《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0、126、42页。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俗儒的特点是,衣冠行为同于世俗,在外在仪表和行为上不能体现儒者的认同和原则。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我们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 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埶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而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更突出显现了何为儒之人格,何为儒家的学说宗旨在当时通行的理解。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针对当时的名辩思潮,他还指出,仅仅以《诗》《书》为根据作理论的和知识的辩明,却不懂得尊礼重礼,这样的人虽然是儒,但只是《散儒》而已。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

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此君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莱布尼茨则断言,上帝既可以创造我们这个最好的世界,也可以创造其他任何一个可能的世界,所以,他在创世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

我们越是按照理性行事,我们就越自由,而我们越是凭情欲行事,就越受奴役。可以说,前定和谐学说的创建是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构建活动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形而上学谈》第12节。段德智是在1963年从河南辉县一中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的。

他写道:为了确定一个个体实体的概念,我也赞成最好去考察我所具有的关于我自己的概念,如同为了确定一个球体的特性,我们必须考察一个球体的特殊概念一样。一些事物退化到了它们原初的野蛮状态,另一些事物遭到了破坏和埋葬……其实,正是这样一种破坏和埋葬使我们获得了一些更好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在一个意义上是从这样一种失中获得益处的。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我们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 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30] 形而中学是译者在长期研究莱布尼茨的过程中杜撰出来的一个概念,旨在说明莱布尼茨不是在个体事物之外而是在追问个体事物及其运动的成因的过程中形成其个体实体概念和形而上学体系这样一种理论努力。因为早期莱布尼茨只谈有形实体(现象主义),而根本不谈单纯实体(单子主义)。如果说莱布尼茨的百科全书式研究规划在他的《论组合术》(1666年)中便已经初露端倪的话,则他的《至公宗教推证》(1668—1669年)、综合科学设想(1678—1679年)以及普遍哲学与自然神学原理(1710年)便充分展现了他的勃勃雄心。[13] 参阅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页。

)莱布尼茨不仅创建了前定和谐的新系统,而且还不厌其烦地用它对灵魂和形体之间的联系作出了说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个伟大的人。诚然,莱布尼茨曾经主张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和经院哲学的实体形式,但到了17世纪80年代,他事实上已经看到了实体形式的缺陷而开始试图用形而上学的力的概念取代实体形式概念。陈先生去世后,该文稿经段德智小加整理,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2期首次公开发表。

他虽然没有从事外交工作,但他在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的法语学习,却为他日后的莱布尼茨翻译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9]而且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立场,至1670年初,竟致使莱布尼茨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共相是名称而非事物的观点,并且进而断言:奥卡姆剃刀并不应当被看作是对上帝创造能力之丰富性与多样性的限制,反而应当被视为对至高神圣智慧的表达。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我们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 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而在别的实体中随这种力而发生的,如果我可以用这样一个名词的话,这只是由于一种前定和谐[42],而并不是有实在的影响或意象的转移。1899年春季学期,我在剑桥三一学院开设了一门关于莱布尼茨的哲学演讲课程。

[23] 笛卡尔:《哲学原理》,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4页。因为我们不论假设这些部分如何之小,它们既然一定是有广延的,我们就永远能在思想中把任何一部分分为两个或较多的更小的部分,并可因此承认它们的可分割性。再如,莱布尼茨后期的自由学说,特别是他的以阐述人的自由为主旨的《神正论》,也同样既无从提出和无从理解。应该说,笛卡尔本人不仅是一位物质无限可分观点的主张者,而且还可以说是一位物质无限可分观点的坚定不移的主张者。为什么他认为单子不能够相互作用,他是怎样相信‘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的,所谓充足理由律究竟意谓着什么,这些问题似乎要求一个答案,但是我们却一个也找不到。)在《形而上学谈》中,莱布尼茨不仅对个体实体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而且还预见到了由之可能产生出来的一个困惑:倘若个体实体概念一劳永逸地包括将要对它发生的每件事情,就如我们从圆的本性中可以看到能够由它推演出来的所有属性那样,则这是否意味着偶然真理(des verités contigentes)与必然真理(des verités necessaires)之间的差别将会遭到破坏,从而将不再为人的自由留下任何余地,一种绝对的命运不仅支配着世界上所有其他事件,而且也支配着我们的所有行为?莱布尼茨认为他的个体实体概念并不妨碍偶然真理的存在,从而也不会影响人的自由。

他强调指出:不可分辨者原则不仅对整个哲学,而且对神学本身,都具有最重大的意义。8.《论自由与可能性》,段德智译。

这样明白、这样明显的真理,看来是决不会有任何虚假或不确实的嫌疑的。其意思是说,所谓自发性,是说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既非必然也非受强制,从而其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的自主和自决,完全不受外界事物的决定。

如上所述,早在1663年,时年17岁的莱布尼茨就写出了《论个体性原则的形而上学争论》,宣称每一个个体都是由其整个的实际存在物赋予其个体性的,从而在这里,每一个个体也就像托马斯·阿奎那在谈及天使时所说的,构成了一个种相。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概念。

[58] 参阅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4, Herausgegeben von C. I. Gerhardt, Hildesheim: Georg Olms Verlag, 2008, p.230。这就是以几何学的精确性推证一条真理的方式。与笛卡尔不同,莱布尼茨走的则是一条形而中学[30]的道路。在准备这些讲演时,我发现我自己在阅读了大多数权威评论家和大多数莱布尼茨的相关论著后,对把他引导到他的许多意见的根据依旧茫然无知。

一束强烈的光线突然照射进莱布尼茨哲学大厦的所有最幽深处。德国的阿尔斯泰德[④]、法国的贝斯特菲尔德[⑤]以及捷克的夸美纽斯[⑥]等欧洲学者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给青少年时代的莱布尼茨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在这封信的开头就声明,他之所以写这封信,其目的就在于阐述他的个体实体或单纯实体概念。他写道:除上帝作品整体上的美和完满性之外,我们还必须承认整个宇宙有一种持续不变的无止境的进步(progressus quidam perpetuus liberrimusque totius Univers),以致它始终前进,谋求更大的完善,就像我们的世界尽管现在大部分都得到了耕耘(cultura),但将来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耕耘。

(《形而上学谈》第13节。[14]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8页。

这些文稿所涉及的主题,从狭义的哲学和数学,扩展到科学的大百科,甚至更多: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植物学、心理学、医学,以及博物学。不难看出,莱布尼茨在这里所阐述的不可分辨者原则与他在《形而上学谈》中所说的并无二致。[31]他还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我们设想广延存在于某个地方同时又设想一种现象时,我们才设想了一个物体。因为无论偶然真理还是必然真理,其谓词都包含在其主词之内。

关于陈修斋先生的这一段病情,详见肖静宁:《陈修斋先生病程纪实》,载段德智编:《哲学人生:陈修斋先生90周年诞辰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203页。在这期间,我读了《形而上学谈》和致阿尔诺的信。

但对个体实体仅仅作出这样的界定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一种解释只是名义上的。因为他在前者之中提出并初步阐述了个体性原则,而在后者之中提出并初步阐述了物体自足的观点。

他写道:‘力,德语称之为Kraft,法语称之为la force,为了对力作出解释,我建立了称之为动力学(Dynamices)的专门科学,最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对真实体概念(veram notionem substantiae)的理解。也就是说,可能的事物既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

相关新闻